【前言】
当《甄嬛传》的片尾曲《凤凰于飞》响起时,那种苍茫悠远的意境总能瞬间将人带入深宫长卷。刘欢谱写的这首作品,以五声调式为骨架,融合戏曲唱腔与流行声乐技法,被声乐爱好者称为”古风歌曲演唱的试金石”。许多人在翻唱时常常陷入气息不稳、高音撕裂、情感空洞的困境。本文将拆解《凤凰于飞》演唱的五大核心技巧,从气息支撑到情感表达,手把手带您突破演唱瓶颈。
一、解构歌曲:理解《凤凰于飞》的音乐密码
在开口演唱前,先要读懂谱面隐藏的声乐要求。全曲音域横跨两个八度(C3-C5),主歌部分多在中低声区迂回,这要求歌者具备扎实的胸腔共鸣基础;副歌”凤凰于飞,翙翙其羽”突然跃升到High C,需要瞬间切换到头腔共鸣。特别要注意的是,刘欢在作曲时采用了戏曲甩腔处理,如”往事迷离”的”迷”字长达6拍,尾音需保持颤动而不散。
建议先进行旋律模唱训练:用纯元音(如”a”)完整演唱全曲,重点感受气息在不同音高的流动轨迹。这种”去歌词化”练习能帮助歌者专注声音通道的建立。
二、气息控制:演唱的生命线
《凤凰于飞》对气息的要求堪称苛刻。主歌”旧梦依稀”四字就横跨7度音程,需要渐进式气压控制——音高上升时横膈膜逐步加压,而非简单加大呼气量。推荐两个训练方法:
- 数字呼吸法:深吸气后匀速数数,从1到20每个数字间隔2秒,保持声音平稳
- 吹纸片练习:将纸巾贴墙,用均匀气息使其保持30度倾斜
副歌部分可运用气息分节技术:在”远去”的”去”字长音处,将气息分为三段释放,中间通过横膈膜弹跳补充气流。切记避免肩部耸起的浅呼吸,这会导致高音尖锐刺耳。
三、共鸣腔的魔法转换
全曲包含三种典型共鸣状态:
- 头腔共鸣:副歌高音区要想象声音从眉心射出,可尝试含半口水发”eng”音找位置
- 胸腔共鸣:主歌低音段需保持喉位稳定,手按胸口感受振动
- 鼻腔共鸣:过渡句”得非所愿,愿非所得”可稍带鼻音增加凄美质感
特别要注意混声过渡区(G4-B4)的处理。建议在钢琴辅助下,用”mi-ma”音阶练习,体会声带从厚实到轻薄的渐变过程。录音时若发现音色断层,可在过渡音前0.5秒提前调整软腭角度。
四、咬字与润腔的平衡艺术
古风歌曲讲究”字正腔圆”,但过分强调咬字会导致声音僵硬。关键要把握:
- 声母快而准:”凤凰”的”f”要瞬间完成唇齿接触
- 韵母慢而润:”于飞”的”ei”韵需保持口型稳定扩张
- 归韵留白:”依稀”的”i”音收音时舌尖轻抵下齿龈
对于特色装饰音:
- 颤音(Vibrato):在”任凭明月”的”月”字末拍加入每秒6次的均匀波动
- 滑音(Portamento):”梧桐细雨”的”雨”字从C4到A3的滑落要如丝绸垂坠
- 气声处理:”几多往事”的”事”字可渗入30%气声增强诉说感
五、情感表达的层次设计
技术是骨架,情感才是灵魂。建议建立三重情感维度:
- 时空感:想象自己站在紫禁城脊兽旁俯瞰众生,声音要有穿透云雾的纵深感
- 画面感:每句歌词对应具体意象,如唱”西南风”时想象宫灯在风中明灭
- 戏剧冲突:主歌用弱混声营造回忆的朦胧,副歌转强混声表现命运的抗争
重点段落处理示例:
- “旧梦依稀”:音量控制在mp(中弱),声带边缘振动制造叹息感
- “往事迷离”:在”迷”字做渐强后突弱,模仿哽咽时的气息抖动
- “凤凰于飞”:每个字加重头腔共鸣,展现宿命般的磅礴感
六、常见问题解决方案
- 高音挤卡:先用唇颤音(Bubble Lips)滑到High C,找到无压力发声点
- 气息不足:每天做3组”快吸慢呼”训练(吸气1秒,呼气20秒)
- 咬字生硬:用”八百标兵奔北坡”绕口令练习口腔灵活度
- 情感平淡:观看《甄嬛传》相关片段撰写角色小传,建立情感记忆锚点
建议练习时采用三段式录音法:第一遍专注技术指标,第二遍注入情感,第三遍闭眼全身心投入。对比三次录音,找出技术与情感的黄金平衡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