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若要走,不必讲再见;若要走,不必讲再见。”
每当这段旋律响起,香港乐坛的黄金时代仿佛在耳边重现。谭咏麟的《讲不出再见》自1994年问世以来,成为跨越世代的经典,无论是KTV的必点金曲,还是离别场景的背景音乐,这首歌的歌词与旋律总能轻易叩击人心。但鲜为人知的是,这首承载无数人情感的粤语金曲,背后竟隐藏着一段跨越国界的创作故事,以及填词人向雪怀在时代洪流中的灵感挣扎。今天,我们将揭开这段尘封的创作秘辛,探寻那句”讲不出再见”背后的千言万语。
一、从韩国旋律到香港情怀:跨国合作的起点
《讲不出再见》的原曲并非诞生于香港,而是改编自韩国歌手赵容弼(Cho Yong Pil)的《Friend》(친구)。1993年,赵容弼的经纪公司向环球唱片推荐了这首旋律悠扬的作品,谭咏麟团队听后当即决定购入版权。然而,如何将这首充满东亚哀愁的旋律转化为粤语歌词,成为摆在填词人向雪怀面前的难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