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声乐学习的漫长旅程中,选择合适的练习曲目往往能事半功倍。黄莺莺作为华语乐坛的“金嗓歌后”,其作品以细腻的情感表达与高超的演唱技巧闻名,尤其适合声乐学习者通过模仿与分析提升基本功。本文从音乐教育机构的专业视角,精选五首黄莺莺的经典之作,解析其呼吸控制、共鸣运用、咬字处理等核心技巧,帮助学员找到声乐进阶的“黄金教材”。
一、《葬心》:训练气息控制的教科书级范本
《葬心》是电影《阮玲玉》的主题曲,黄莺莺以弱声吟唱贯穿全曲,展现了气息控制的极致艺术。副歌部分“蝴蝶儿飞去,心亦不在”的旋律线绵长而婉转,要求演唱者通过横膈膜支撑将气息均匀分配到每一个音符,避免因气息不足导致的音准偏差。音乐教育机构常建议学员通过“分段练习法”:先将整句拆解为短句,逐步延长气息长度,最终实现连贯表达。
歌曲中频繁出现的装饰音(如颤音、滑音)对声带的灵活性提出了高要求。练习时可尝试以半音阶爬升的方式激活声带肌肉,再结合歌词情感调整音色明暗,例如“谁把谁当真”一句需用略带沙哑的喉腔共鸣传递沧桑感。
二、《哭砂》:突破高音区与情感共鸣的典范
作为黄莺莺传唱度最高的作品,《哭砂》的副歌部分“你是我最苦涩的等待”以B4高音掀起情感高潮,但不同于一般流行歌曲的直白嘶吼,黄莺莺采用了头腔与胸腔共鸣混合的技巧,既保持了音色的圆润度,又赋予高音穿透力。声乐教师建议学员在练习时:
- 先以哼鸣(humming)找到鼻腔共鸣点
- 加入元音“a”进行音阶爬升
- 最后代入歌词,注意“苦涩”二字需加重唇齿摩擦以增强戏剧性
歌曲的叙事性结构也为情感层次训练提供了范本。主歌部分以气声营造回忆氛围,副歌则通过音量强弱对比展现内心挣扎,这种“收放交替”的技巧能有效提升学员的动态控制能力。
三、《雪在烧》:挑战复杂节奏与咬字精准度
改编自英文经典《The Power of Love》的《雪在烧》,凭借其摇滚曲风与密集歌词成为检验咬字功力的试金石。黄莺莺在演唱“雪在烧,风中的足迹”时,以弹性节奏处理(rubato)将三连音与切分音自然衔接,既保留了歌词的颗粒感,又避免了机械化的“数拍子”缺陷。音乐教育机构常将此曲作为节奏感强化训练素材,推荐练习步骤:
- 用打击乐器敲击基础节奏型
- 以“哒哒哒”代替歌词进行节奏朗诵
- 逐步加入旋律并调整重音位置
特别需要注意的是,“火中的眼眸”一句中的“眸”字需延长归韵,通过抬起软腭将声音送入头腔,避免扁平的鼻音效果。
四、《来自心海的消息》:爵士即兴与转音训练指南
这首带有强烈爵士色彩的作品,展现了黄莺莺对即兴华彩乐句的驾驭能力。副歌结尾处“消息”二字的连续转音,包含了小二度、大三度的混合音程跳进,堪称转音训练的宝藏段落。专业声乐教练提出“三阶训练法”:
- 放慢50%速度,用钢琴确认每个过渡音的音准
- 以“气泡音”润滑声带,确保转音连贯无断裂
- 加入肢体律动,通过腰部旋转带动横膈膜发力
歌曲中大量使用的蓝调音阶(如降三级、降七级)还能帮助学员拓展音阶敏感度。练习时可尝试将主旋律改写为布鲁斯即兴片段,培养对和声色彩的快速反应能力。
五、《呢喃》:民谣叙事与声区统一的终极考验
作为黄莺莺早期民谣代表作,《呢喃》以跨度两个八度的旋律考验着演唱者的声区统一能力。主歌低音部分“细雨微润着沙洲”需运用胸腔共鸣营造温暖质感,而副歌高音“你说呢喃的燕儿”则要快速切换到头腔共鸣以避免音色断层。建议学员使用“元音桥接法”进行训练:
- 在中声区用“ma”音稳定喉位
- 逐渐升高音阶并过渡到“me”音
- 保持喉部肌肉放松,感受共鸣腔体的自然切换
歌曲中“层层云雾遮住了”一句的渐强处理,要求演唱者通过腰腹力量的精细调控实现音量线性增长,这种技巧对艺术歌曲演唱尤为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