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前言】
夏日的青岛,海风裹挟着咸涩与热情,将这座滨海城市的浪漫气息吹向四面八方。7月盛夏,一场万众瞩目的音乐盛典即将在此上演——卓依婷“时光之旅”青岛站演唱会。与以往不同的是,这场演出首次选址青岛奥帆中心海景场地,试图以“天、海、舞台”三位一体的沉浸式体验,重新定义户外演唱会的感官边界。而最令歌迷兴奋的是,从7月初开始,主办方通过“海景场地搭建进度直播”,将舞台从无到有的建造过程全程公开。这不仅是一场工程纪实,更是一次艺术与技术的对话,让观众提前窥见这场视听盛宴的匠心筹备。


一、海天之间的舞台:设计理念与场地规划

青岛奥帆中心作为2008年奥运遗产,拥有270度环海视野,如何将卓依婷“时光之旅”的主题与自然景观融合,成为设计团队的首要挑战。总导演陈启明在直播中透露:“舞台设计以‘时光隧道’为核心概念,主舞台长60米、纵深25米,采用360度环形结构,中央设置悬浮透明LED屏,结合海浪波纹的灯光特效,形成‘海天相接’的视觉效果。”

舞台材质选择上,团队放弃了传统金属框架,转而使用轻量化碳纤维防腐蚀涂层,以应对海边潮湿气候。据工程负责人介绍,仅结构测试就耗时两周,“既要保证抗风能力,又要避免遮挡观众席的海景视野,每一处细节都需反复推敲”。


二、工程进度直播:揭秘舞台诞生记

自7月5日首场直播以来,超过200万网友通过短视频平台“云监工”。从地基打桩到灯光调试,每个环节都引发热议。以下是关键节点梳理:

  • 7月5日-7日:完成300吨钢结构主体搭建,地基深度达1.5米,确保台风季安全性;
  • 7月10日:安装1200平方米LED地屏,模拟潮汐动态效果;
  • 7月15日:调试全息投影设备,实现卓依婷经典MV场景的虚实交互;
  • 7月18日:首次联排灯光秀,利用无人机编队与海上倒影形成“立体星空”。

直播间评论区中,“海景舞台天花板”“青岛地标级演出”等关键词高频出现,甚至有网友调侃:“看完直播,感觉自己参与了半个工程队!”


三、技术赋能:从声效到环保的极致追求

在海边举办演唱会,声场控制是最大难点之一。音响总监李文涛在直播中解释:“我们采用了指向性线性阵列音箱,通过算法模拟声波反射路径,避免海风干扰。”此外,为避免光污染影响周边生态,灯光团队启用低能耗LED光源,并设置“暗区保护模式”,在非演出时段自动降频。

环保理念也贯穿全程。舞台搭建产生的废料均通过分类回收系统处理,部分装饰材料甚至采用可降解海藻纤维。正如卓依婷在直播连麦时所说:“音乐与自然本应共生,这场演唱会不仅是表演,更是一次对海洋的致敬。”


四、粉丝互动:从“围观”到“共创”

主办方巧妙利用直播热度,发起“你的创意点亮舞台”活动,邀请粉丝提交灯光配色方案。最终入选的“暮光紫+海浪蓝”组合,将在安可环节点亮全场。此外,舞台背景中嵌入的3000块镜面装置,实际是由歌迷提供的照片拼贴而成。这种“参与式体验”不仅拉近了偶像与粉丝的距离,也让场地搭建过程更具情感温度。

一位参与活动的歌迷留言:“看着自己的名字出现在舞台设计图上,仿佛提前拿到了演唱会的入场券。”


五、幕后故事:48小时极限挑战

尽管筹备看似顺利,但突发状况从未缺席。7月12日,青岛突降暴雨,导致舞台电路短路。工程团队紧急调用防水供电系统,并在48小时内重新排布线路。直播镜头记录下工程师们冒雨作业的画面,弹幕瞬间刷屏“致敬幕后英雄”。

另一插曲发生在灯光调试阶段。原定的激光秀因海上雾气过浓无法达到预期效果,团队连夜调整方案,改用雾幕投影技术,反而营造出“迷雾中穿梭时空”的奇幻氛围。这种临场应变能力,恰恰印证了演唱会的slogan——“意外,亦是惊喜的伏笔”。


六、为何选择青岛?城市与演出的双向赋能

青岛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此次合作不仅是文化项目落地,更是城市品牌升级的契机。“卓依婷的经典歌曲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,而青岛的海洋文化同样具有时代印记,二者结合能激活‘文旅+音乐’的叠加效应。”据透露,演唱会期间,奥帆中心周边将同步推出“怀旧市集”“滨海光影艺术展”,打造全域沉浸式体验。

阅读剩余 0%
本站所有文章资讯、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(部分报媒/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),仅供学习参考。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、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。如有侵犯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。